小柴胡汤加味治疗银屑病 小柴胡汤加减治
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顽疾
小柴胡汤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:柴胡必须重用,剂量应大于人参、甘草一倍以上;抓住柴胡汤证的主证、主脉,不一定全具;本方证或然证较多,需根据主证、主脉灵活加减。
李成纲 老中医认为方药运用不可拘泥,要有创新。其运用柴平汤加减治疗不寐符合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原理;治疗胁痛便溏则方中苍术、陈皮炭用,“炭药不专止秘,草木过火则生土肥土,同理炭药补脾胃也”;“木为火之母,肝气疏则心气通”,李老运用柴平汤治疗胆囊炎所致心悸亦收效。
任氏深研经方,灵活运用而不拘泥于古法,如小柴胡汤,他根据病情变化,调整其中的药物,使之适用于多种病证。在治疗顽疾时,他敢于使用毒剧药物,如水蛭、蝼蛄、土鳖等,认为这些药物在清除病邪、通络活血方面具有独特功效。
通常用葛根汤治之。这种头痛有时会伴随恶心等症状,这时要么多按摩胃部,要么索性痛快的吐一下,同时注意节食,勿沾冷饮,会很快治愈。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,症状有两眼昏花,早晨起床口苦等,一般用小柴胡汤治之。
从李老伏邪治疗的常用方子看,分三大类,一类是扶正与祛邪并用的,如人参败毒散,一类是和解剂,如小柴胡汤,另一类是温阳剂,伏邪多属阴邪,如寒、痰、湿等,用经方之阳药或行阳药可以达到逐邪外出的作用,如乌头汤、麻黄附子细辛汤。
上热下寒吃什么中成药
对于上焦火下焦寒的情况,可以选用以下中成药:交泰丸:适用情况:长期存在上焦火、下焦寒的症状,这通常是由于心火亢盛而不能下汲肾阴,同时肾水也不能上汲心阳所导致。功效:交泰丸具有调和心肾、清火安神的功效,适用于这种心肾不交引起的上热下寒症状。
治疗上焦热、下焦寒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:交泰丸:交泰丸由黄连和肉桂配伍而成,黄连能够清上焦的热,肉桂可以温下调寒。适用于上焦发热、下焦发寒的症状,如手脚冰凉又口干舌燥。乌梅丸:乌梅丸对寒热错杂证有治疗作用,可用于上热下寒的情况。
上热下寒可以服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交泰丸和乌梅丸。交泰丸:交泰丸具有清上焦热、温下焦寒的功效,适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上热下寒症状。它能够帮助调和体内的寒热平衡,从而缓解相关症状。乌梅丸:乌梅丸同样具有清上温下的作用,适用于治疗寒热错杂、阴阳失调的上热下寒病症。
六味小柴胡汤妙用3则
拟六味小柴胡汤加味,处方:柴胡12克,黄芩10克,制半夏10克,干姜6克,五味子6克,生甘草6克,北沙参12克,麦冬10克。
止嗽小柴胡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,治疗外感少阳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。藿苏小柴胡小柴胡汤加藿香12g、苏叶l0g,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少阳证者。楂曲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焦楂20g、神曲15g,用于少阳证而胃胀、食少者。
杏苏小柴胡:加杏仁、苏叶,用于外感少阳证兼见轻度咳嗽者。 止嗽小柴胡:与止嗽散合用,治疗外感少阳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。 藿苏小柴胡:加藿香、苏叶,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少阳证者。 楂曲小柴胡:加焦楂、神曲,用于少阳证而胃胀、食少者。
小柴胡汤的解表散热之力,对于风热感冒的打击尤为显著。只需一次1-3袋,一天三次,配合大蒜或生姜的助力,不仅能迅速缓解发热、头痛,还能有效对抗病毒入侵。咽喉肿痛也能得到缓解,只需在小柴胡冲剂中加入甘草片或煮水,同样是一天三次,剂量调整至1-3袋。
服第一剂后,体温下降至33℃,恶寒罢,身体舒适,热退脉静,食纳增,服3剂痊愈。目前,临床上中西药杂用,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。如上所述,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,使之表里不清,寒热夹杂,虚实并存。此时,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,切中病机,可以转败为胜。
小柴胡颗粒由汉代大医张仲景所创,收录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一书中,作为汤药,叫小柴胡汤,方子是这样的:柴胡24克、半夏、生姜、黄芩、人参、炙甘草各9克,大枣4枚。制成中成药以后叫小柴胡颗粒。
张庆祥解说小柴胡汤
笔者侍诊师侧,亲眼目睹老师以小柴胡汤为主方,治疗内伤外感各种疑难杂症,每获奇效。遂将其对小柴胡汤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总结如下。 方 义 小柴胡汤由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人参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七味药组成,张庆祥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调理气机,并常以「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」来说明气机条畅的重要性。
刘波等 运用柴平汤治疗脂肪肝疏肝理气,燥湿化痰;治疗单纯性肥胖健脾益气,燥湿化痰;治疗梅尼埃病抑肝阳、健脾化痰均收疗效。张庆祥教授 运用柴平汤治疗月经后延、泛酸、湿疹,收效良好。齐红艳运用柴平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、胆结石并胆囊炎、急性胰腺炎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,收到良好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