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屑病病愈 银屑病痊愈过程

作者:小新 时间:25-07-12 阅读数:8人阅读

白头翁汤,四味药都是清热解毒的,肠道不热的不能拿去用

这个白头翁汤出自《伤寒论》,由白头翁,黄柏,黄连,秦皮。很好记,白头翁汤治热痢,黄连黄柏与秦皮。方中几味药都是清热解毒的,白头翁汤善凉血止痢,黄连黄柏善燥湿,秦皮解毒燥湿。全方共奏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之功。白头翁汤主治热毒血痢证。腹痛,下痢脓血,赤多白少,里急后重,肛门灼热,渴欲饮水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
方中白头翁专入大肠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的功效,尤善清胃肠湿热和血分热毒,为君药。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;黄柏善清下焦湿热而止痢;秦皮苦寒而涩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涩肠止痢。四味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止痢之功成为治疗热毒血痢的良方。白头翁汤的功效是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。

白头翁:作为君药,苦寒而入血分,清热解毒,凉血止痢。黄连:苦寒,泻火解毒,燥湿厚肠,为治痢要药,与白头翁共奏清热解毒之功。黄柏:清下焦湿热,助黄连清热解毒,尤能燥湿治痢。秦皮:苦涩而寒,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,为佐使药。

上药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一升,不愈再服一升。现代用法:水煎服。【方歌】白头翁汤治热痢,黄连黄柏与秦皮。清热解毒并凉血,赤多白少脓血医。【方解】本方证是因湿热疫毒深陷血分,下迫大肠所致。

臧堃堂的个人简介

1、参酌古今、兼通医药、德艺双馨的“铁杆中医”—臧堃堂教授 ——学生眼中的导师历任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学教研室主任,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,全军中医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曾获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、三次被军委授予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、第一军医大学十佳医务人员。

2、臧堃堂教授,一位精通古今、兼通医药、德艺双馨的“铁杆中医”,曾任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中药方剂学教研室主任,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,全军中医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 臧教授博采众长,擅长治疗内科杂病,特别是疑难病证,取得良好的疗效,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和认同。

治疗湿疹的偏方

1、蒲黄粉:蒲黄研末,将粉直接撒在湿疹处,外用纱布包扎,每日1次。吴茱萸软膏:吴茱萸100克,研细末,加肤轻松软膏调糊状,外敷湿疹处,每日3次。滑石炉甘石冰片粉:滑石、炉甘石各50克,冰片10克,艾叶15克,共研末,撒在湿疹上,外用消毒纱布包扎。

2、绿豆甘草汤 绿豆甘草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过敏性皮炎和湿疹的偏方。首先准备绿豆一把,甘草少许,共同加水煎汤,煎至汤汁将尽。去渣后取汤汁饮用,每日早晚服用。绿豆具有清热解毒、消炎杀菌的功效,而甘草则具有抗过敏、抗炎的作用,二者结合可有效缓解湿疹和过敏性皮炎的症状。

3、第一,绿豆和醋,将绿豆磨成粉与醋按1:1比例调和,用清水洗净后,将调好的药膏涂抹在湿疹处,每天两到三次,有清热解毒、生肌的功效,一周内可见效。第二,槐树叶治湿疹,将槐树叶、侧伯叶、冬青叶洗净,沸水煮开后晾凉,清洗皮肤患处。

4、此外,湿疹的治疗偏方包括: 绿豆粉涂患处:用炒焦的绿豆研成粉,用醋调匀涂患处,一日二次,连涂一星期。 红枣扁豆红糖汤:红枣10枚,扁豆30克,加水煮烂熟后加红糖服食。 薏苡仁粳米粥:将薏苡仁、粳米共煮成粥,再放入少量冰糖食用。

手上长汗疱疹,竟然和脚上的癣有关?

1、若继发细菌感染,水疱可变成脓疱,有很多病人以手部汗疱疹来就诊,实际上是由于足癣引起的手部的癣菌疹。患者不给医生看足部,医生也忽略看足部皮损,只给予糖皮质激素软膏外用治疗手部的汗疱疹,未彻底治疗足癣,导致病情迁延,反复发作,这是癣菌疹临床上最容易误诊的情形。

2、手上起泡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手癣,其和脚上起泡是一样的,均为真菌感染引起的。其发病过程为从一侧手开始,好发部位为掌心和手指根部,初起为局部的瘙痒感,进而出现针尖大小的水泡,且呈簇状分布,随病情发展会出现剧烈瘙痒,若将水泡抓破、溃烂,容易引起局部的感染。

3、汗疱疹初期发作通常会长出小水泡,从一颗到数十颗不等,一般会对称分布(这个是和手足癣有区别的地方)分散或成群分布在手掌、手指、脚掌和脚趾侧面,并伴随中至重度的瘙痒感;水泡消退后痒感会下降,逐渐形成环状的脱屑或脱皮。脱皮的时候会有疼痛感,以及瘙痒感。

4、手上长小水泡分两种情况,首先是单手上有小水泡,一般考虑是手癣,和手接触外界的真菌或者接触脚上的脚气诱发传染的手癣,一般是用抗真菌药治疗,常见的药膏有达克宁、萘替芬酮康唑等,有一定的传染性,所以涂抹过药后及时清洗手,接触的毛巾固定一个人使用,定期洗晒、消毒。

5、汗疱疹发病一般是双侧对称。真菌学检查阴性是鉴别于足癣的重要手段之一 汗疱疹和水疱型手足癣的区别:首先致病原因不同,手癣病因明确,就是由于真菌感染造成,而汗疱疹病因不明,可能与精神紧张、手足多汗、真菌感染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