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少阳银屑病 太阳病少阳病合并的症状
伤寒病如何传变?
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。包括循经传、越经传、表里传。②直中: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,而病邪直入于三阴者。③合病:伤寒病不经过传变,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。④并病:伤寒病凡一经病证未罢,又见他经病证者。
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纲领,包括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和厥阴。每一经对应着不同的基本症状和复杂情况,如太阳病表现为发热、畏风寒、头项痛等;阳明病则为高热、汗出、不恶寒、反恶热等。
在病机学上,伤寒始于足太阳经,寒邪通过肌肤毛孔侵入,按照六经传变,容易伤害阳气。温病则始于手太阴经,温热病邪通过口鼻侵入,按照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,容易耗伤阴气。 在症状学上,伤寒表现为恶寒重、发热轻、无汗、口不渴、尿清长、脉浮紧、舌质淡、舌苔薄白。
桔梗12紫苑15桑皮18桂枝20柴胡15黄岑12杏仁12厚朴12橘红IO蒌壳15甘草5...
外感咳嗽、喉痒、咳痰不爽:荆芥5克、紫菀10克、百部10克、陈皮5克、桔梗5克、白前10克、炙甘草5克、黄芩10克、蝉衣5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早、晚分服。
拟方:e4L{y柴胡、太子参、黄芩、法半夏、花粉各10g,川黄连5g,全瓜萎20g,郁金10g,V~Qe桑皮15g,生甘草5g,百部10g,白及15g。 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3R5=R前方服5剂后,低热除,咳嗽减,胸痛好转,呼吸均匀,食纳、睡眠明显改善,舌薄润,脉弦数,守方进10剂,临床痊愈。
中药12味是哪12味 1 中药材生产技术概况 建国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,对一些重要中药材的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。
炙麻黄、杏仁各10克,化橘红12克,半夏10克,茯苓15克,炒苏子、莱菔子各10克,白芥子、茶叶、诃子各6克,甘草5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,病情较重者;每日5剂,日服3次。 本方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治疗哮喘经验方,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哮喘。
桑菊饮:桑叶15克,菊花6克,杏仁12克,连翘9克,薄荷5克,苦桔梗12克,甘草5克,芦根12克。疏风清热,宣肺止咳。主治风温初起,表热轻证。症见但咳,身热不甚,口微渴,苔薄白,脉浮数。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、急性支气管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、急性结膜炎、角膜炎等属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。
【药物组成】青箱子12克,莞蔚子12克,车前子(包)10龙胆草15克,木通10克,柴胡15克,生地30克,当归30黄芬15克,桅子10克。 【适应证】细菌性角膜溃疡。 【用法】水煎,分3次服,每日1剂。
针灸养生的功效作用有哪些?
针灸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活血化瘀、通经:针灸通过刺激穴位,可以促进气血运行,消除瘀血,疏通经络,从而缓解因经络不通导致的疼痛、麻木等症状。消肿止痛:针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,特别是对于急性扭伤、慢性劳损等引起的疼痛,针灸治疗往往能取得显著效果。
机理说明: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。针灸能够疏通经络,使气血流通更加顺畅,减少瘀阻的形成。当经络畅通、气血充足时,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滋养和濡润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、祛病延年的作用。综上所述,针灸养生机理主要是通过扶正祛邪、调和阴阳和疏通经络的方式,达到预防疾病、强身健体以及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首先,针灸的疏通经络作用极为关键。通过针灸,可畅通淤阻的经络,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。经络作为连接内外、运行气血的重要通道,一旦受阻,便会导致气血不畅,引发疼痛、麻木等症状。针灸通过选取特定穴位,运用合适的针刺手法,甚至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,使经络得以通畅,气血运行恢复正常。
针灸美容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,通过针刺、艾灸经穴来调整经络气血,对特定穴位进行适量刺激,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,协调脏腑、濡养面部皮肤,达到美颜润泽的目的。《灵枢·经脉篇》说:“夫十二经脉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。”经络的调整作用是针灸美容的基础。
针灸保健是一种通过针刺和艾灸的方法,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功能,达到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传统疗法。针灸保健的主要功效 提高免疫力:艾灸能够影响体液免疫功能,调节T淋巴细胞数目与功能,增强白细胞、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,具有双向调节作用,使机体免疫功能保持平衡。
能够改善视力。助消化:针灸可以促进肠胃蠕动,改善消化功能。治疗疼痛:针灸在治疗颈椎病、腰背冷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。调理月经:针灸对女性月经失调、痛经等问题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综上所述,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,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功效,能够疏通经络、调和阴阳、保健养生以及治疗多种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