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银屑病书籍 银屑病患者必读pdf

作者:小新 时间:25-08-25 阅读数:7人阅读

银屑病的中医病名

1、中医将银屑病称为白疕,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热、血瘀、血燥三种解释。血热:中医认为,血热是银屑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血热可能由于体内阳气过盛,或者外感热邪等因素导致,使得血液运行加速,热毒蕴结于皮肤,从而引发银屑病。血瘀:血瘀也是银屑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。

2、银屑病在中医上的病名叫做白疕,其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营血亏损,血热内蕴:中医认为,银屑病的发生与营血亏损、血热内蕴有关。这种内热的状况会导致肌肤失去滋养,进而发病。化燥生风:由于血热内蕴,进一步可能导致肌肤化燥生风,使得皮肤出现干燥、脱屑等症状。

3、银屑病的中医名称很多,最早在《诸病源候论》这本书中,在公元610年的时候叫干癣。在公元1602年,在《疡医证治准绳》里面叫蛇虱。在1604年,在《外科启玄》里面叫白壳疮。在1617年,《外科正宗》里面马皮癣。在1666年,《外科大成》里面首先叫白疕,现在一直还是延续白疕。

4、银屑病常被俗称为牛皮癣。避免概念混淆: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中的“牛皮癣”实际上对应西医的皮肤病学中的病名是神经性皮炎,与银屑病不是同一种疾病。因此,在理解和交流时,应明确区分中西医的病名,以免出现概念上的混淆。综上所述,银屑病和牛皮癣在民间和某些语境下是同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称呼。

银屑病书籍推荐

1、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银屑病的读者,我推荐《银屑病:患者指南与全面解析》这本书。以下是推荐理由:专业性与科学性:该书由知名皮肤科专家撰写,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。全面性与系统性:从银屑病的基本知识讲起,包括定义、症状、诊断标准等,再详细解析了各种类型、发病机制及可能的诱因,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认识。

2、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银屑病的读者,我强烈推荐《银屑病:患者指南与全面解析》这本书。《银屑病:患者指南与全面解析》是一本专为银屑病患者及其家属,以及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医疗工作者编写的书籍。该书由知名皮肤科专家撰写,内容既具有科学性,又易于普通读者理解。

3、《银屑病中医疗法》自序概述如下:编写初衷:本书旨在与医学界同仁共同探讨银屑病的治疗与研究,分享相关资料,并为银屑病患者、家人及关心者提供实用的疾病调护知识,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。个人经历:作者早年致力于寻找银屑病的解决方案,但未果。

4、银屑病患者需要关注的不仅是疾病本身,还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、平衡心理、管理压力、应对社会压力等多方面的问题。通过这些故事,患者可以找到共鸣,获取灵感,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。

5、《皮肤病千家妙方》是王惟恒所编着的书籍,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。该书于2010年9月1日发行,是第一次版本,共153页,文字量达131000字。开本为24开,使用胶版纸印刷,也是第一次印次,ISBN号为9787509139929,采用平装包装。

6、银屑病在中医中最常见的病名叫做白庀。此外,该病还有一些其他的中医病名: 牛皮癣:这是老百姓常叫的名字,在一些中医书籍中也有提及。 松皮癣:也是银屑病的一种中医称呼。 蛎壳疮:同样是描述银屑病的中医病名之一。总结,虽然银屑病在中医中有多种病名,但在医院和教材中,最常见的还是白庀。

银屑病中医疗法自序

1、《银屑病中医疗法》自序概述如下:编写初衷:本书旨在与医学界同仁共同探讨银屑病的治疗与研究,分享相关资料,并为银屑病患者、家人及关心者提供实用的疾病调护知识,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。个人经历:作者早年致力于寻找银屑病的解决方案,但未果。

2、其目的:一是与从事银屑病治疗、研究工作的同仁共同商讨,并提供资料;二是为银屑病患者、家属及其关爱者提供有关银屑病调护的必要常识,并从对银屑病的认识、治疗、护理、调养等方面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与操作能力;三是对自己多年从事的研究、治疗工作予以总结,以求新的发展契机,取得新的成果。

皮肤病千家妙方基本信息

1、《皮肤病千家妙方》是王惟恒所编着的书籍,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。该书于2010年9月1日发行,是第一次版本,共153页,文字量达131000字。开本为24开,使用胶版纸印刷,也是第一次印次,ISBN号为9787509139929,采用平装包装。

2、《皮肤病千家妙方》内容简介如下:主要内容:本书汇集了中医治疗皮肤病的900余首特效良方,涵盖了中药内服、外敷、熏洗以及食疗等多个方面的治疗方案。语言风格:书中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病证名和医学术语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释,使得读者无需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也能轻松理解。语言通俗易懂,深入浅出。

3、皮肤病千家妙方的目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第一章 头面部常见皮肤病 婴儿湿疹的治疗方法,包括祛风解毒汤、复方黄连霜等多种药物和疗法。旋耳疮的治疗手段,涵盖中药熏洗、外敷及苦参二妙汤等方法。头癣的解决方案,如复方土槿皮洗剂、川楝子膏等多种药膏和涂搽方法。

4、二白杏仁散、蛤粉青黛散等方法均有独特疗效。针对暑疖,二花公英绿豆汤、清暑化湿解毒汤、中药外敷、中药热敷、蜂房三黄膏、硫黄大黄黄连膏、四黄芙蓉泽兰膏、金冰如意膏、隔蟾蜍皮灸等均能有效预防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