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油风银屑病鉴别 面部银屑病治疗
医学考试主治医师主治中医考试练习题库之中医皮肤与性病学
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,应首选的方剂是 龙胆泻肝汤。龙胆泻肝汤具有清泻肝胆实火、清利肝经湿热的功效,适用于湿热蕴结型湿疹的治疗。下列哪项不是银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萎缩。银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红斑、丘疹、鳞屑性斑块等,皮肤萎缩不是其主要表现。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型中,风热犯表证的首选方剂是 消风散。
对于中医皮肤与性病学,本书深入探讨了皮肤疾病和性病的病因、症状、诊断和治疗策略,帮助考生掌握这一领域的重要知识。通过本书,考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,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本书不仅适用于即将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,也是中医领域专业人员的宝贵资源。
中医骨伤科学和中医皮肤与性病学的内容简介如下:中医骨伤科学: 理论基础:本书详细解析了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理论,包括骨骼系统的生理结构、病理变化等。 临床实践:深入探讨了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、治疗原则及康复措施,为考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。
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考试涵盖多个专业类别,包括中医全科、中医护理、中医内科学、中医外科学、中医妇科学、中医耳鼻咽喉科、中医肛肠学、中医皮肤与性病学、中医推拿学、中医针灸学、中医儿科学、中医眼科学、中医骨伤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内科、中西医结合外科。这些类别旨在全面评估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。
临床各科 《中医内科学》、《中医外科学》、《中医妇科学》、《中医儿科学》等:分别介绍中医在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等领域的临床知识和治疗方法。 《中医耳鼻喉科学》、《中医眼科学》、《中医骨伤科学》、《中医皮肤与性病学》等专科书籍:针对特定科室的临床知识和治疗方法。
各种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
慢性皮肤溃疡的中药外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膏药:制作方法:按配方将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,去渣存油后加入黄丹,利用黄丹在高热下发生物理变化凝结而成。功效:依据所选药物的功用不同,对溃疡起到提脓去腐、生肌收口的作用,如太乙膏、千捶膏等。油膏:制作方法: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。
牛氏用主要成分是麝香、黑豆油、生地榆、黄柏、地肤子、黄芩、苦参、生地等制成的软膏,外涂皮损,并用聚乙烯薄膜封包,每隔5天换药一次,并配合梅花针扣打,30-50天一个疗程。共治疗银屑病患者145例,痊愈138例,总有效率达到928%,优于1%蒽林软膏对照组。
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“秃疮”、“鹅掌风”、“脚湿气”等范畴,多由外感湿热之毒,或湿热伤燥伤血,皮肤失养所致。 1 头癣 症见头皮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、或不规则的大片灰白色鳞屑斑,边缘清楚,自觉瘙痒等。 方1 组成:新鲜苦楝子250克,棉仔油250毫升。
鬼剃头是怎么回事。不纠缠不慰问
全秃和普秃并不常见,但和斑秃一样成因至今仍不能确定。西方医学所提供的解释包括神经性过敏、细菌性感染、内分泌失调、免疫系统失调等。至於治疗方法,部分西医会替病人在脱发的地方注射类固醇,以刺激毛发生长。1斑秃简介 中医学上认为斑秃是肝肾亏虚所致。
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
蜘蛛疮,又称带状疱疹,民间亦称“缠腰火丹”、“蛇串疮”或“缠腰龙”,特征为皮肤上成群水疱,伴有剧痛,形态类似蜘蛛。 本病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,发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低热、疲劳、局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。
中西医病名对应:在西医皮肤病学中,该病被称为银屑病;而在中医皮肤病学中,虽然有一个病名叫白疕与之对应,但在民间以及部分医生的口语中,银屑病常被俗称为牛皮癣。避免概念混淆: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中的“牛皮癣”实际上对应西医的皮肤病学中的病名是神经性皮炎,与银屑病不是同一种疾病。
病症区分 神经性皮炎:这是现代西方医学的病名,其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与我国古代中医学中的“牛皮癣”范畴相似,但并非完全相同。神经性皮炎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,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。
中西医理解:在中医领域,水疥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皮肤病类型。而在西医领域,水疥则被识别为丘疹性荨麻疹,尽管名称不同,但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与中医中的水疥理解相似。治疗原则:水疥的治疗可以参考一般的疥疮治疗条款,无论是采用中医还是西医的治疗方法,都应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。
荨麻疹。现代医学称之为荨麻疹。而中医称为“赤白游风”、“风疹”、“bei癗”、因皮疹时隐时现又称“瘾疹”;本病是一种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。因其小则如麻如豆,大则成块成片,每因遇风而发,故名又称“风疹块”。
当归饮子如何临床新用?
1、临床多按肾虚、血虚、血瘀证治。当归饮子方中当归、白芍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川芎可养血、活血;黄芪补气固表,与当归为伍,可益气生血;刺蒺藜、荆芥、防风,具祛血中之风之效,且风药有助于活血;熟地黄、何首乌补肾;方中加入旱莲草、女贞子以加强补肾之力;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共奏补肾养血、活血祛风之功。
2、药物组成:绵黄芪、太子参、西当归、杭白芍、清阿胶、活磁石、墨旱莲、枸杞子、骨碎补、川石斛、血余炭、小红枣 功效:此方能够益气滋阴补肾,凉血止血,适用于妊娠期间紫癜的孕妇。
3、初诊时,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,诊断为湿疹,并认为此属营虚卫伤、风热内蕴之证,遂用当归饮子加味治疗。然而,五剂药后,患者症状未见好转,反而出现新疹,且腹胀不适,大便失调。
4、养血润肤饮(或当归饮子)加减:当归10克、皂刺45克、生地12克、熟地l0克、天冬10克、麦冬10克、花粉12克、红花6克、桃仁6克、黄芩10克、黄芪l0克。
脂溢性皮炎如何治疗?能介绍几种不错又有效果的药物.
1、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外用药物治疗:复方硫磺洗剂、库氏洗剂:每晚1次外用。5%硫磺软膏:外用。硫化硒香波或硫磺软皂:每周12次洗头。抗真菌制剂:如2%酮康唑洗剂、1%联苯苄唑香波洗发、洗澡,3%克霉唑乳膏、2%咪康唑乳膏、联苯苄唑乳膏等。
2、脂溢性皮炎的治疗需结合一般治疗、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,具体方法如下:一般治疗需保持生活规律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精神紧张。饮食方面,应多吃蔬菜,限制高脂、高糖食物摄入,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。对于头部皮损,建议使用含酮康唑或二硫化硒的洗发水,每周2-3次,可有效抑菌、去屑。
3、药物治疗: 口服药物: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B族营养药、糖皮质激素、抗生素等药物来稳定神经,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,从而改善炎症症状,达到稳定脂溢性皮炎的作用。
4、脂溢性皮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 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物:由于其合并一定的瘙痒感觉,可以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、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,以缓解瘙痒症状。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:联合抗组胺药物使用,以增强治疗效果。
5、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制剂使用、肤脂平应用以及外用药物治疗,同时这些方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。抗真菌制剂 药物选择:如2%酮康唑洗剂或1%联苯苄唑香波,这些药物可用于洗发或洗澡。
6、脂溢性皮炎脸部的治疗需结合一般治疗、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及中医治疗,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,具体如下:一般治疗饮食调整是基础,需限制多糖、多脂食物及奶制品摄入,避免饮酒,增加蔬菜、水果比例以减少皮脂分泌。作息规律同样关键,熬夜会加重内分泌紊乱,需保证每日7-8小时睡眠。